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04-20
如今直播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玩游戏是许多主播直播时的常见内容。游戏经常见于才艺主播的PK中和游戏主播的直播中。其中,才艺主播PK玩的游戏多为生活中的小游戏,如“你问我答”,“真心话大冒险”等,专业的游戏直播则以电子游戏直播为主。
两种直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观众无法参与到游戏本身当中,弹幕与打赏并不影响游戏过程。
虽然主播“表演”角色与观众“观看”角色分隔对立,但这并不影响观众参与到游戏中。在电影《冒险的代价》1 和《饥饿游戏》2 中,都出现了观众赠送物资帮助“玩家”胜利的行为。观众(第三方玩家)的加入可以提高直播互动娱乐性和观众参与感。
许多主播依靠自己的特长在直播平台名利双收。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主播来说,他们没有优美的舞姿,美妙的歌喉或者那些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也没有其他游戏主播过硬的技术。对比大主播,他们的没有什么优势,直播内容也相对匮乏,许多新人主播昙花一现,面对喜欢自己的粉丝慢慢也“无话可说”了。
这一点在直播PK中尤其明显,两位主播的PK环节内容无趣,主播比赛谁收到的礼物多来直接赢得PK(我还见过两位主播光为纠结PK什么而耗完所有时间),这样的PK趣味性低,粉丝的参与感也低(粉丝更像自带经费的裁判而非玩家)。因此,解决PK直播内容匮乏与观众参与感低问题很重要。
PK源于网络游戏中的“PlayerKilling”,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电子游戏娱乐性高,对抗性强,是作为主播PK内容的优质选项。直播本质是是一种信息媒体,而玩游戏则是玩家为了获得某种体验而主动交互的行为。与传统游戏主播不同,才艺直播的侧重点不是游戏,观众的关注还是在于主播本身。
因此,PK中的游戏画面不能掩盖主播画面,直播应将电子游戏与主播画面相结合,着重表现主播玩游戏的画面。在抖音里,有一款最近热门的 #潜水艇大挑战 就是这种游戏类型(非在线直播)的代表。面部识别或体感技术等技术可以赋予主播更多的游戏操作方法,解开他们的束缚,游戏反馈(图形图像特效,图标道具等)也可以作用在主播身上或游戏界面上。这样的游戏会以2D画面为主。
为了在直播中既能保证主播的表演,又能提高观众的参与度。PK中的主播相互对抗玩电子游戏时,观众可以加入主播阵营进行帮助,但是观众的操作(刷礼物装备,点赞等)应该作为主播游戏的资源收入或间接帮助,PK表演的主角依旧是主播,但最终的胜负要反馈到参与的观众上。
设计游戏体验规则往往是复杂而不确定的。设计游戏除了画面将游戏嵌套在直播中,与观众链接,保证主播“表演”玩游戏的娱乐性延伸交互到观众身上,让观众更加快乐,这样的整体机制会更复杂。主播的表演风格,声效,游戏画面,设定,机制,观众参与界限,特效等等形成新的直播游戏体验,小小的改动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也许这里游戏和直播的概念会融合。
这样的融合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新型直播游戏。比如单人直播中,由于主播与观众为一对多的关系,游戏中观众可以作为“辅助”帮助主播对抗系统,或参与到系统一起对抗主播。主播连麦做游戏时也可以选择合作对抗系统模式而非“PK”,观众可以选择帮助两位主播或者系统。游戏机制不同,对应的“观众机制”也不同。
直播中加入电子游戏和第三方玩家就像是给空中的纸飞机增加更多的风力,让它有机会飞到意想不到的远方。
但是,总体的思路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游戏直播自己却打得很少呢?
除去精力不够,部分游戏服务太贵等因素,就是因为人们想用更低成本获得最好的游戏体验。这就好比高中课堂看数学老师黑板上解数学题,看完以为懂了一做就不会,结果就喜欢看老师讲解题而不是做题。
人们看直播玩游戏,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和主播一样通关完成了任务,获得了“真实的”游戏体验。所以,在用户自己玩游戏和看主播玩游戏之间,有相当多的“消费者剩余 3 ”,依据观众在游戏直播中的不同参与需求提供服务。
对于播送内容以游戏为主的直播中,观众的观看核心是游戏,通过重新设计或修改现有的游戏机制,加入观众作为第三方玩家可以提升集体参与感与娱乐性。游戏还是要和许多人面对面一起玩才有意思呀 4 。
日常生活中,玩家玩游戏时观众常常会忍不住想要指导他们。这一点在中国街边象棋摊的大爷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主张“走马”,“抬炮”的围观者们常常各持己见,闹得不可开交,可是让他们自己下棋时水平也未见优秀。俗语“观棋不语真君子”便是最好的印证。
实际上,在线游戏《KILLING ROOM》5 就允许玩家参与到游戏当中,玩家可以让真实的在线观众决定自己在破关期间的奖励或惩罚。但是,这个游戏并非让观众实时参与游戏,且“在线裁判”意味大于“第三方玩家”意味。观众在新机制下对于游戏主播来讲不是可以奖励或惩罚主播的“裁判”或“上帝”,而应该是有一定游戏能力的玩家。这样他们一起会有更好的观看与游戏“心流”体验。